CHINESE OVERSEA LITERATURE

东方之冠的魅力

不少海外华人像我一样,纷纷跑回中国参观上海世博会,尤其想欣赏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想看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门票外,还需要有预约票,有人半夜去排队,到早 - 晨凭门票发预约票,每天控制一定的人数,总有不少人领不到票,而且只能在指定的时间段入场,我们当然不能半夜去排队,只能采取别的办法:有的旅行社带团时,人数没达到额定数,于是把剩下的缺额每张一律卖 300 元,(普通票每张是 150 元,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票是 100 元)我们就跟旅行团入场。入场后他们就不管了。

9 月 22 日,中秋节,上海地铁来往旅客达 700 万人次,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达六十多万人,我们是 24 日去的,虽然也人满为患,但还是秩序井然,我们被安排 11 : 00 入场,大家按部就班地排着长长的蛇形队约一小时进到展厅,大红色的中国馆凝重大气,外观是斗拱和柱体结构,象一顶上朝的礼帽,在我参观的几十个馆中,中国馆是最丰富的,到底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又取材方便。展馆总共分三个展示层,第一是综合展示层——东方足迹。首先是“春天的故事”:用一部气势恢宏的主题影片表现 30 年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和人的变化,其次是“岁月回眸”,用实物说明 1978 年、 1988 年, 1998 年和 2008 年城市面貌,家居生活、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再往前走,在玻璃地板下,有中国最早的城市遗迹——城头山,是从发现地整体搬运过来的,让观众能看到 6000 年前城镇地基、手工制品等。然后是“智慧的长河”:这是最精彩的部分,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运用最先进的电子影像,动漫制作等技术,再现了北宋汴梁的繁华实景,有 128 米长, 6 米宽的动态电子画面,来表现中华智慧源远流长,文明传承永不停息。画面上每个人物都在动,砍柴的、挑担的、作买卖的、骑驴的、坐马车的、撑船的等等各式人物和车马船只,均栩栩如生,非常有趣。画卷下面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不知是灯光打的还是真的河),其对面是“国之瑰宝”——那是秦陵一号彩绘铜车马,从西安搬到了这里,呈现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辉煌。在长廊的墙上,有“童心畅想”,挂上 98 幅儿童画,为城市的未来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第二展示层——寻觅之旅:大家排队,乘坐列车,每排坐三人来到了 92 米的最高层,经过斗拱区,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那是中华建筑的智慧;又经过桥区,展示祖先发明的各式各样的桥,和现代科技呈现的越江桥、跨海桥、通达四方;再经过园林区,对话今古城市园林,长廊亭阁,体现了古人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现代园林城市融合了古典智慧与现代精神;最后是对话古今城市规划:因地制宜,规划方圆,以人为本,师法自然,营造宜居的都市环境。整个列车经过的沿途景物,一律是纯白色。像是梦幻般的意境。

第三展示层——低碳行动:针对当今全球面临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植树造林,用之有节,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展示未来获取能源之道。最后,经过一个很大的环形水帘,不时地出现“取之有道,反璞归真”,下方水池中盛开的莲花,寓意中国城市的美好未来。

下午三点多钟参观完毕,在世博护照上盖上中国馆的纪念章,章子上的中国馆,就像是一个繁写体的“华”字。我感到中国馆的设计师何镜棠院士设计东方之冠很成功,以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怪不得那么多人梦寐以求去参观,这是唯一的需凭预约票入场的馆。中国馆能永远保留,是很值得的,可以让更多的人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感受到这次成功的盛会。

从 10 月 1 日起,一幅长 21 米,宽 0.47 米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绘制的世博园全景长卷《万国风采耀浦江》将在中国馆展出,这是世博 100 多年来第一次以画卷形式展现园区所有建筑及观博胜景,描绘了 5.28 平方公里园区内所有展馆和 7000 多个各色人物,路上车辆、江面游轮、空中飞艇及南浦、卢浦大桥横跨两岸的场景融于一景,堪称当代“清明上河图”,很遗憾,我已没有机会去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