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OVERSEA LITERATURE

芭蕾舞剧—蝴蝶夫人

由意大利人普契尼(1858 - 1924 )创作二幕歌剧“蝴蝶夫人”,1904 年初演于意大利的米兰,后来又被改成芭蕾舞剧。剧情取自美国作家朗(1861-1927 )的同名小说,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 -1931 )写成脚本:日本女子巧巧桑(即蝴蝶夫人)嫁给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对他一片痴情。上尉回国三年,蝴蝶夫人谢绝包括贵公子山岛亲王在内的一切求婚者,日夜盼望上尉归来。一天,美国军舰进港,上尉携新婚妻子凯蒂来到蝴蝶夫人处,准备带走他与蝴蝶夫人所生之子,夫人悲痛欲绝,抽劍自刎。蒙特利尔艺术中心在2008 年的四月底先演出芭蕾舞剧’ 蝴蝶夫人,五月初又演出歌剧蝴蝶夫人,我看的是芭蕾舞剧,蒙特利尔芭蕾舞团的演员对日本女性的性格特征把握得很好,动作含蓄、温柔,男演员表演得也恰到好处,使人根本感觉不出是西方人在表演。

当幕布拉开时,一只巨大的蝴蝶把整个舞台都占据了,意味着巧巧桑的美丽和她渴望着自由飞翔。这里是日本海湾旁的一座小城,正在举行婚礼,有不少宾客、还有美国官方的代表人物都来祝贺,大使馆接到了平克尔顿在美国的未婚妻的信,正等着他回家完婚,但他却在这里正举行婚礼,同时美军要回国任职。巧巧桑的家原来是很富有的,但后来遭遇破产,父亲剖腹自杀,虽然被生活所迫15 岁沦落为娼,因她曾受过良好的教育,仍具有贵族的气质。她全心全意地爱着平克尔顿,为了跟随丈夫,她改信奉佛教为信仰基督教,此时正由基督教会举行婚礼,巧巧桑发誓永远与丈夫在一起,她的叔叔突然闯入婚礼,他愤怒地用手杖不断地敲着地,他不能接受巧巧桑改教,因为她父亲信奉佛教,认为这是对父亲的背叛,但此时的巧巧桑却完全把自己融化在对平克尔顿的爱河当中了。她把平克尔顿的美国国旗和父亲自杀的长刀放在房间的显著位置上供着,如今父亲没有了,丈夫就是她唯一的寄托和依靠。她向往着以后的幸福生活。大使前来祝贺,同时将手里拿着的那封信交给了平克尔顿后,他们入了洞房,此时,新房里打上桔黄色的灯光,虽然不富裕,却很温馨,第一幕落幕。

第二幕拉开了,平克尔顿离开小城回国后,蝴蝶夫人可怜巴巴地等丈夫回来,丈夫离开她这么久,另一个城市富有的王子山岛亲王坐着轿子来向她求婚,被她拒绝,气得他拂袖而去。信使拿着信又来了,巧巧桑一心盼望丈夫回来,由大使来读,没有将真情读给她,只说他要回来了,想知道儿子的情况。大使问她:如果平克尔顿永远不回来你怎么办?她说:“我要一直等他”。她的儿子出生前,儿子父亲就离开了,尤其在当时的日本,孩子是混血儿,自己又是个妓女,孩子的社会地位是倍受歧视的、可悲的,所以她迫切盼望平克尔顿把他们母子接去美国生活,她每天幻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心情特别激动,她要女仆搞鲜花,在墙上凿了个洞,不断地趴在洞口看,等待丈夫出现。但她等待的却是平克尔顿携新婚妻子回来,他妻子与巧巧桑交涉,要把儿子带走,平克尔顿决定不见巧巧桑就走,巧巧桑问女仆,看到她在哭,逐渐地意识到事情的可怕,她同意儿子回美国,在绝望中她把美国国旗扔掉,拿起刀,想起父亲的话:“当人们不再拥有荣耀而活着,就宁可拥有荣耀去死”。于是她拔刀自刎。观众在叹息中心情沉重地离开剧场。

有人说:“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哀的,可尽管悲哀依然是我们知道的最美好的事物”。为爱情折断翅膀的蝴蝶,再也无力飞舞了,最终在孤独、绝望中结束了生命,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将悲伤无望的爱情主题传承了一百多年,塑造了一位为爱情忠贞不渝的日本女性的形象,天真烂漫的她,为了心爱的人抛弃传统与信仰,最终长久等待和换回的竟是爱人的背叛和彻底遗弃,该剧所以能这么打动人心,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类似的事情发生.